人社部这次发文,明确表态:要彻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上的“乱象”,特别是那些假外包、真派遣的行为,绝对要整治到位。
01、为什么要整顿“劳务派遣”?
先说背景。这次人社部的通知,是为了落实2025年的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。目标很明确——端掉那些违规用工的“漏洞”,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公正。
这里面一条特别让人关注,那就是:打击“假外包、真派遣”。
很多企业表面上搞“外包”,实际上却像“派遣工”那样管理,用的还是员工身份和劳动关系。
这样的行为,不但侵害了劳动者权益,还扰乱了正常的用工秩序。一旦被查实,就会依法依规追责。
02、假外包和真派遣:大坑在哪儿?
差别越梳理越清晰。你得知道,外包和派遣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不能混为一谈。
【1. 劳动关系归属在哪里?】
无论是外包还是派遣,你的劳动关系都不在用工的那个企业,而是在第三方的劳务公司或派遣公司。简单说:关系都在“第三方”。
【2. 真正的区别:用工管控的对象是谁?】
这个问题问得极为关键:你受谁管理?
外包:
强调的是“结果导向”。用工公司关注工作任务和成效,你的工作内容完成了,工资发放就到位了。用工方只关心你完成了工作,没有特意管你怎么干。
派遣:
则是“过程导向”。用工单位不仅关注你做什么,还会管你怎么做、怎么考勤、怎么工作。他们会制定制度、安排考核,这就是典型的“人和过程”的管理。
【3. 责任归属和法律责任】
这个也问得很关键。
外包:
一旦出现劳动争议,你只能去找第三方劳务公司,责任在他们。他们是用工的“实体”,用工单位只在关注结果。
派遣:
就不同了,劳务公司和用工单位(用工企业)都要承担责任,谁有钱赔谁,通常还得双方连带。
这就决定了——如果企业假冒“外包”,实际上是“派遣”,面对法律责任时,可能要同时面对两边,赔得不亦乐乎。
03、整顿的重中之重:如何认定真假外包?
现在很多案件“只看表面”,签了合同是外包,就认为是外包,可事实上,“实际用工关系”才是判断的依据。
这就引出一个大问题:如何区分?
很多时候,企业会用“外包”遮掩“派遣”,其实这就叫“外观主义”。比如:
看合同:签的是劳务外包合同,就认为是“外包”。但真实管理和用工关系,却由用工企业自己掌控。
实际管理:如果企业对员工进行日常管理、考勤、绩效考核,就属于“派遣”行为。
裁判者在案件中,往往会“逢签字即为合同关系”的表面文章灵活变通。如果不能拨开迷雾,真正认清谁是劳动关系的归属,就可能出现不公。
这次人社部的整顿,意在破除“表面签约、事实管理”的阴影,确保每一份劳动关系都合法合规。
04、面临的“被清理”目标:哪些企业和人员?
其实,打击假外包、真派遣,不单是为了惩戒违规企业,更是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。这次整顿会牵扯到哪些“有问题”的人呢?
——“假外包、真派遣”的企业,他们会被重点盯上。很多企业为了规避法律责任,把员工用成“外包”,结果员工享受不到合法权益,成了“被剥削的对象”。
——违规用工的用人单位,可能会被责令整改,甚至处罚到位。
可以说,这次人社部的行动,标志着我国劳动用工监管即将迎来更加“硬核”的时代。
有两大信号特别明显:
①法律意识增强:企业必须认清“外包”和“派遣”的本质差异,签订的合同必须真实、合法,不能做表面文章。
②劳动权益保护:员工的权益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。没有“隐形用工”的空间,没有“边缘操作”的余地。
同时,政府也在推动“归属明确”的劳动关系管理体系,逐步推出电子合同、用工备案等多项措施,保障用工的规范化。
写在最后:
此次人社部的动作,虽然看似是“打击某些用工方式”,其实更是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、规范市场秩序。
未来,谁能守法,谁能获得更稳定、更公平的用工环境,才是硬道理。
本公司官网www.laowuruanjian.com提供办理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需要的劳务派遣信息管理系统 需要的请扫描官网二维码联系获取